禮儀百科
清掃
通常這是掃墓一開始最麻煩且費事的工作,由於經過了一整年,墳墓上會長出許多野草野花甚至小型的灌木。除非是新一代有專人定期清掃管理的花園公墓,不然祖先墳墓會雜草叢生,甚至林蔭茂盛,有必要好好除草[11]、清掃、整理。
掛紙
掛紙又稱跪紙,即為掃墓祭拜,壓上墓紙之意;是離開祖墳前,幫祖墳修繕的象徵,亦表示這座墳墓有人祭掃。
由來
傳某位
實行方法
泉州人用紅黃青白靛等五色紙,漳州人、客家人用黃嘏紙(黃色墓紙),如無墓紙則使用金白錢(黃色、白色的長條狀紙錢),掃墓時將邊緣直順的墓紙用小石頭或土塊壓在祖墳的周遭。而邊緣有鋸齒、中間有裂縫的墓紙則正面朝上,用小石頭整疊壓在墓碑上。
擺放祭品
若有準備經衣,需要在先人用膳前就先燒。
- 鮮花
- 清水
- 點紅蠟燭:左右各一。
- 食物:一般是不設供品,如果有攜帶供品的話,可能除了牲禮外,還會擺出下列食物:
草仔粿(艾粄)
刈包
水果(不用番石榴、蕃茄,據說古時此二果常於如廁時生長。不用代表「旺來」的鳳梨。不用貌似釋迦佛頭的釋迦。)
- 線香:先向土地公點三炷香祭拜(宜蘭等地會祭拜龍神),再向祖先點三炷香祭拜。
- 紙錢:
先燒土地公用金紙:北臺灣多用四色金(福金、刈金、壽金、大百壽金)南臺灣用九金、壽金、福金。
銀紙
次燒先人用紙錢:燒給祖先,若有經衣的話,需要先燒。一般為銀紙。去世三年以上者可用刈金,南臺灣為蓮花金。
祭祀
祭祀時每人手持三炷香。祭祀也是掃墓最大用意。中國傳統世族家庭觀念重,為了維繫長久家族的優良傳統,來承先啟後,祖先去世後仍於九泉監看子孫的表現,透過清明掃墓,後代子孫藉禱詞向祖先報告自己成就,確實不辱祖先教誨,祖先也才能保佑後代子孫。
- 先拜土地神(后土):請求土地神保護祖墳的安全完好,俗信土地神保護墓主的安全,故拜土地神是掃墓中相當重要的事。
- 再拜龍神:有少數人會拜龍神,請求龍神保護祖墳風水地脈的吉祥,此風盛行於臺灣宜蘭一帶。
- 最後祭祖:跟祖先溝通。
有些人會敬三次酒,大約十到二十分鐘,表酒過三巡,這是神靈們的用膳時間。神靈完膳後,才是人類用餐的時間,這時就是拿潤餅、草粿喫。
燒紙錢
燒紙錢之前都要作折紙錢的動作,這是為了避免發生不完全燃燒,圖中白色煙霧即未完全燃燒之碳氫化合物。
土地公:
- 先拿著金紙唱拜告知土地公準備要燒紙錢。
- 化寶給土地公(金紙)。上面紅紙與綑綁用的藺草(鹹草)、橡皮筋等皆須取下來,不能燒。
- 燒差不多後酹(將清水或酒、茶圍澆金爐一圈),使圓圓滿滿。
- 收祭品。
- 拿著金銀紙錢唱拜告知先人。
- 化寶給祖先(銀紙,或者用九金、刈金)。
- 酹。
- 最後禮成收祭品。